甘肃省博物馆

发布日期: 2018-09-12 15:32:13

      坐落在黄河之滨的甘肃省博物馆,是国内最早成立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。其前身是1939年成立的甘肃科学教育馆,1950年改为西北人民科学馆,1956年改名为甘肃省博物馆,1958年迁入新馆。1999年经省政府立项,投资1.5亿元对原展览大楼进行改扩建工程,馆舍占地108亩,展览大楼建筑总面积2.85万平方米,展厅18个,院内还有文物库房、文物保护实验室等设施,整个展览大楼本着“庄重、典雅、美观、人性化”的原则设计和建设,是一座现代化综合性智能建筑,20061226展览大楼正式对外开放。目前,已经成为向公众,开展科普宣传、教育的主要阵地。先后被评选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。2012年底,甘肃省博物馆荣升国家一级博物馆。

      甘肃省博物馆平面呈“山”字型,中间五层,两翼三层,后为展览大厅,尾部有圆形讲演厅。展览大厅两侧有宽4米的回廊,与两翼相连。建筑由苏联专家设计,风格独特。凭借甘肃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陇原大地留下的大量珍贵文化遗存,甘肃省博物馆拥有得天独厚的馆藏资源。馆藏珍贵历史文物、自然标本8万余件(),其中一级文物686()(含国宝16)、二级文物2606()、三级文物48164()。汇集了甘肃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的大量文化珍宝,尤以新石器时代之冠的甘肃彩陶、汉代简牍文书、汉唐丝绸之路珍品、佛教艺术萃宝、古生物化石等珍贵文物独具特色。目前,向社会推出的展览有《甘肃丝绸之路文明》、《甘肃彩陶》、《甘肃古生物化石》、《庄严妙相——甘肃佛教艺术展》、《红色甘肃——走向1949》五个基本陈列,反映甘肃厚重的历史文化。其中,“甘肃丝绸之路文明”展厅,集中展示了420余件系统反映古丝绸之路的文物,包括北方草原文化青铜器、铜奔马及仪仗队、汉唐丝织品、佛教造像、金银器、唐三彩、元青花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。
 

 

      自建馆以来,甘肃省博物馆先后举办了各类展览近300个,吸引了大批国内外观众前来参观。馆藏文物多次在美国、法国、意大利、日本、克罗地亚、新加坡、香港、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展出,为宣传甘肃做出了贡献。同时,发挥自身人才和设施的优势,开展文物保护与研究,2011年取得国家文物局颁发的“可移动文物修复一级资质”和“可移动文物技术保护设计甲级资质”,承担省内各市、县馆藏文物保护修复的职责和人员培训工作,文物科技保护项目获得多次获国家“科技进步”二、三等奖。在古生物与古人类、彩陶研究、长城文化与中西交通、简牍学、佛教石窟艺术、西夏文字与历史、古代书法艺术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。2007年,基本陈列《甘肃丝绸之路文明》、《甘肃彩陶》、《甘肃古生物化石》荣获“第七届(2005~2006年度)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”精品奖;2011年《庄严妙相——甘肃佛教艺术展》再度荣获“第九届(2009~2010年度)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”精品奖;2013年《红色甘肃——走向一九四九》荣获“第十届(2011-2012 年度)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精品评选”优秀奖。此外,甘肃省博物馆发挥区位优势,在2010年牵头成立了“中国博物馆协会‘丝绸之路’沿线博物馆专业委员会”,联合“丝绸之路”沿线各博物馆在2010年推出了“丝绸之路——大西北遗珍”展,并于陆续推出“海上丝绸之路”、“草原丝绸之路”、“茶马古道”等联展,先后举办了“丝绸之路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”、“‘纸之路’——第四届东亚纸张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”,“甘肃省第二届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”等全国性、国际性学术会议,在国内外博物馆界引起了巨大反响。2012年,甘肃省博物馆与日本国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结为国际友好馆,进一步促进双方在馆际文化、馆藏文物保护、人员互动等方面的交流,推动两省、市及两国文化事业发展。

甘肃省博物馆

2018-09-12 15:32:13

      坐落在黄河之滨的甘肃省博物馆,是国内最早成立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。其前身是1939年成立的甘肃科学教育馆,1950年改为西北人民科学馆,1956年改名为甘肃省博物馆,1958年迁入新馆。1999年经省政府立项,投资1.5亿元对原展览大楼进行改扩建工程,馆舍占地108亩,展览大楼建筑总面积2.85万平方米,展厅18个,院内还有文物库房、文物保护实验室等设施,整个展览大楼本着“庄重、典雅、美观、人性化”的原则设计和建设,是一座现代化综合性智能建筑,20061226展览大楼正式对外开放。目前,已经成为向公众,开展科普宣传、教育的主要阵地。先后被评选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。2012年底,甘肃省博物馆荣升国家一级博物馆。

      甘肃省博物馆平面呈“山”字型,中间五层,两翼三层,后为展览大厅,尾部有圆形讲演厅。展览大厅两侧有宽4米的回廊,与两翼相连。建筑由苏联专家设计,风格独特。凭借甘肃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陇原大地留下的大量珍贵文化遗存,甘肃省博物馆拥有得天独厚的馆藏资源。馆藏珍贵历史文物、自然标本8万余件(),其中一级文物686()(含国宝16)、二级文物2606()、三级文物48164()。汇集了甘肃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的大量文化珍宝,尤以新石器时代之冠的甘肃彩陶、汉代简牍文书、汉唐丝绸之路珍品、佛教艺术萃宝、古生物化石等珍贵文物独具特色。目前,向社会推出的展览有《甘肃丝绸之路文明》、《甘肃彩陶》、《甘肃古生物化石》、《庄严妙相——甘肃佛教艺术展》、《红色甘肃——走向1949》五个基本陈列,反映甘肃厚重的历史文化。其中,“甘肃丝绸之路文明”展厅,集中展示了420余件系统反映古丝绸之路的文物,包括北方草原文化青铜器、铜奔马及仪仗队、汉唐丝织品、佛教造像、金银器、唐三彩、元青花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。
 

 

      自建馆以来,甘肃省博物馆先后举办了各类展览近300个,吸引了大批国内外观众前来参观。馆藏文物多次在美国、法国、意大利、日本、克罗地亚、新加坡、香港、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展出,为宣传甘肃做出了贡献。同时,发挥自身人才和设施的优势,开展文物保护与研究,2011年取得国家文物局颁发的“可移动文物修复一级资质”和“可移动文物技术保护设计甲级资质”,承担省内各市、县馆藏文物保护修复的职责和人员培训工作,文物科技保护项目获得多次获国家“科技进步”二、三等奖。在古生物与古人类、彩陶研究、长城文化与中西交通、简牍学、佛教石窟艺术、西夏文字与历史、古代书法艺术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。2007年,基本陈列《甘肃丝绸之路文明》、《甘肃彩陶》、《甘肃古生物化石》荣获“第七届(2005~2006年度)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”精品奖;2011年《庄严妙相——甘肃佛教艺术展》再度荣获“第九届(2009~2010年度)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”精品奖;2013年《红色甘肃——走向一九四九》荣获“第十届(2011-2012 年度)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精品评选”优秀奖。此外,甘肃省博物馆发挥区位优势,在2010年牵头成立了“中国博物馆协会‘丝绸之路’沿线博物馆专业委员会”,联合“丝绸之路”沿线各博物馆在2010年推出了“丝绸之路——大西北遗珍”展,并于陆续推出“海上丝绸之路”、“草原丝绸之路”、“茶马古道”等联展,先后举办了“丝绸之路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”、“‘纸之路’——第四届东亚纸张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”,“甘肃省第二届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”等全国性、国际性学术会议,在国内外博物馆界引起了巨大反响。2012年,甘肃省博物馆与日本国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结为国际友好馆,进一步促进双方在馆际文化、馆藏文物保护、人员互动等方面的交流,推动两省、市及两国文化事业发展。